老子的道德經運用  11.01.2014 元始道長

張瑞敏在海爾創業20周年紀念會上談到海爾之所以取得成績,是因為海爾把握住了規律,這個規律就是在任何時候、任何地點都注意處理好三個關係。而他說的第一條就是無為和有為的關係。張瑞敏稱:“無為和有為的關係,不光對企業,對所有部門都一樣,其實是非常關鍵的。所謂無為,就是企業的價值觀,它是無形的,但非常重要。如果把企業當成一個人的話,它就是一個人的靈魂;如果把企業比作一艘船的話,它就是羅盤。在這個無形價值觀的指導下,可以產生有形的成果,也就是老子所說的‘為無為則無不治’。如果能做到‘無為’,則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,有形的東西生於無形的東西。”

恩威集團的薛永新崇尚老子“水的精神”,他還出版了《大道?無為》一書闡述自己的見解。薛永新十分喜歡老子“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”的說法。

馮侖說萬通的價值有兩個:一是守正出奇,二是學習。馮侖“守正出奇”的提法在企業有相當的影響,而“守正出奇”脫胎於老子的“以正治國,以奇用兵”。馮侖在《大象和小鳥的啟示》文中稱:“做企業,第一是不爭,不要企圖吃掉別人。我們不去尋求壟斷的機會,不把自己的存在建立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上。而是力求讓所有消費者、股東、員工及社會各界都喜歡我們,認為我們是個不錯的公司,大家都需要你。老子說‘夫唯不爭,故天下莫能與之爭’就是這個道理。”馮侖的“偉大不是設計出來的”說法,也是老子思想的表現。

蒙牛集團的牛根生也稱他最推崇老子思想,精神上受老子影響最大。

不僅中國企業家,外國企業家到中國拓展業務,也喜歡學習和運用老子思想。諾基亞總裁奧利拉自稱以老子為師,他常引用老子的話是:“太上,不知有之。功成事遂,百姓皆謂:我自然。”法國阿爾斯通總裁安南?柏格到中國前,就找人教他老子哲學,他說:“在中國做生意,要懂老子。”

企業家為什麼會喜歡老子的《道德經》?老子思想中有什麼是與企業家心態相通的呢?大體總結企業家喜歡老子的以下四條理由:

【不願強加於人,只願順勢而為】

企業家與官員最大的不同,是企業家必須按照市場需求來提供產品和服務,而官員則試圖將自己的主觀意志外加於人。官員最喜歡用的詞是“領導”,而企業家最喜歡用的詞是“服務”。傳統中國裡,“天下”這個概念指的是“天下的人”,官員喜歡“敢為天下先”的精神,就是說喜歡領導天下人向前進。而面對消費者,企業家則是“不敢為天下先”(老子67章),他們先要弄清消費者心理動向,順勢而為,順著消費者的毛梳,服務得讓人開心,他們才有錢賺。面對百姓,官員是“主人”心態,企業家是僕人心態。企業家大概最理解“無為而無不為”(老子48章)的道理,放棄自己的意志,服務於別人的意志,結果自己賺了錢發展起來了。官員強勢作風的背後,是因為有權力因素。企業家個性再強,也不能拿槍頂著別人的腦袋讓他買自己的東西。讓人民滿意,讓人民開心,讓人民自願掏錢,凡有點長遠打算的企業家,這些話不會天天說,但得天天做,大家無不在這上面下功夫。

【厭惡官場干預,相信自然秩序】

喜歡老子的企業家,往往不是國有壟斷企業的官員,而是民營企業家,是靠市場而不靠官場的企業家。這些市場企業家可算是在老子思想中找到了自然秩序的根源。老子說:“我無事而民自富,我無為而民自化,我好靜而民自正,我無欲而民自樸。”只要政府不胡亂干預,百姓自己會變得富裕起來,正直起來,文明起來,質樸起來。在老子眼裡,政府本身是生於自然秩序的殘缺之處,其任務只能是“抱殘守缺”(國防、司法、國家安全、社會救濟),不能介入到正常的自發的社會秩序中來,天地社會自有“道”在協調和平衡著。官場的無為而治,給社會留出機會和空間,是企業家們最渴求的事。

【鄙官場“縱欲”,信百姓選擇】

消費者的欲望,就是企業家發展的基礎。所以企業家對控制欲望的行為從來反感。老子強調要控制官員支配人的欲望,但反對官員來控制百姓的欲望,這正是後來韓非所說的“聖人治吏不治民”。官員欲望太旺,就要收稅;百姓欲望太旺,就有錢賺。傳統中國,官員教化百姓,很少想到重要的是管制自己的欲望,而不是百姓的欲望。老子說:“聖人無常心,以百姓心為心。”優秀的治理者,不是以自己個人的心願為方向,而是以百姓的心願為方向。百姓的自然選擇,就是“道”的選擇,只能順不能逆。官員的欲望放縱,是建立在政策干預和稅收膨脹的基礎上。老子反對以重稅為基礎的過多干預,企業家能不喜歡老子嗎?老子同時認為,當百姓“為而欲作(因有作為而欲望放縱)”,朝廷不能干預,這樣百姓就能滿足欲望。欲望滿足後,自然歸於平靜。“夫以將知足。知足以靜,天下將自定”(老子37章)。企業家無不喜歡社會欲望的自由,無不喜歡社會的自由選擇,無不討厭官員的欲望放縱,就是這個道理。而這些,充滿在老子的思想之中。

【海納百川為大,吸納資源為強】

做事要人才、要資源。再強大的企業家,也永恆處於人才和資源的稀缺狀態,也因此充滿著永不滿足的求人心態。要求得人才和資源,就不得不放下自己的架子。老子說:“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是以能為百谷王。”(老子66章)“善用人者,為之下”(老子68章)。老子思想中,充滿了戒懼心態,“豫呵其若冬涉水”(老子15章),人生要隨時保持如履薄冰的狀態。企業家處於永恆的競爭和風險之中,緊緊張張,他們並不喜歡那種把“偉大光榮正確”隨時掛在自己頭頂上的自吹自擂。為了競爭和抗拒各種可能的突發危險,他們隨時保持著需要吸納資源強化自己的衝動。有的企業家說要保持“零心態”,或是要保持“孤兒心態”,這與老子“虛無”、“嬰兒”思想一脈相承。有“零心態”方能相容,有“孤兒心態”方能吸納,而老子所宣導的“虛無”心態,是最大的相容和吸納的心態。有了“一無所有”的心境,才會愛惜和充分利用可能到手的一切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老子的道德經運用
    全站熱搜

    元始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